主動 vs 被動投資:哪種投資策略更適合你?
25 July 2025
主動 vs 被動投資:哪種投資策略更適合你?
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這兩大策略是資產增值中的關鍵,究竟哪種投資方式更適合你?
StashAway深入分析主動型與被動型投資的優缺點,最後教你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制定更明智的理財決策。
主動投資是什麼?
主動型投資(Active Investing)是指由基金經理人或投資者主動選股、擇時進出市場的投資策略,目標是取得超越市場平均的回報。主動型基金經理會根據經濟走勢、公司基本面、產業趨勢等因素,主動積極調整投資組合,並嘗試發掘被低估的資產或把握市場短期波動帶來的機遇。
這種策略對基金經理或投資者的專業知識、經驗和市場判斷力有較高要求,亦需要他們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及監控市場。
主動投資的常見形式包括:
- 主動型股票基金
- 主動管理的債券基金
- 個人自選股票或主動交易
被動投資是什麼?
被動型投資(Passive Investing)則主要追蹤市場指數,透過投資指數基金或ETF,讓投資組合表現能與大市同步。被動型基金不會主動選股或擇時入市,而是會根據指數成分股的比例進行資產配置,力求分散風險並降低成本。
被動投資策略操作簡單,適合希望穩健增長、長期投資及沒有太多時間研究市場的投資者。
被動投資常見的工具包括:
- 指數基金(如追蹤恆生指數、標普500指數等)
- ETF(交易所買賣基金)
主動投資 vs 被動投資
特色 | 主動投資 | 被動投資 |
---|---|---|
投資目標 | 超越大市,追求超額回報 | 跟隨市場指數,追求市場平均回報 |
操作方式 | 主動選股,擇時進出 | 追蹤指數成分,長期持有 |
費用 | 因頻繁交易,管理費及交易成本一般較高 | 管理費及交易成本較低 |
風險 | 承受市場風險及投資判斷失誤的風險 | 主要承受市場系統性風險 |
表現穩定性 | 短期或可超越大市,長遠則難以持續 | 長期表現穩定,貼近市場平均 |
適合對象 | 進取型、願承擔較高風險及希望有更高回報的投資者 | 保守型、偏好長線投資、分散風險的投資者 |
投入時間 | 需積極研究及監控市場,投入時間及精力更多 | 操作簡單,更省事 |
如何選擇兩款投資策略?
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及個人特質等因素,考慮選擇主動投資抑或是被動投資。
投資目標與期望回報
- 期望穩健增長、追求市場平均回報,並希望長期累積資產的投資者會更適合被動投資。
- 若投資者有明確目標,希望在短期內實現高於市場的回報,且願意承擔高風險,則可考慮主動投資。
風險承受能力
- 保守型投資者、退休人士或有較多資金的投資者建議可以被動投資為主,分散風險。
- 進取型、年輕、有穩定收入且能承受短期損失的投資者可適度配置資產於主動型投資。
個人時間及專業知識
- 建議無暇抽身研究市場、對投資知識有限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被動型ETF或指數基金。
- 有足夠時間、熱衷於市場分析、具備專業知識的投資者則可嘗試主動投資,追求更大回報。
成本考量
- 投資者若想降低投資成本、追求長期複利效果,可考慮以被動投資為主。
- 願意支付較高費用換取專業管理及更高潛在回報的人士可選擇主動型基金。
結合兩種策略
不少投資者會採用「核心衛星」策略,將大部分資金配置於被動型ETF(核心),小部分資金則投放於主動型基金或個股(衛星),以平衡風險與回報,達到資產多元化及優化回報的效果。
StashAway智識砌自主組合:靈活自主投資新選擇
StashAway智識砌自主組合結合主動、被動投資的優點,讓用戶可以靈活選擇心水ETF,配合自己的投資策略自主拼砌組合的同時,享有StashAway智能平台帶來的自動化風險管理及資產平衡調整。無論你是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都能靈活打造專屬投資組合,兼顧資產增值及風險管理。
StashAway智識砌自主組合特色
- 自主配搭60+項資產類別:由黃金、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新興市場ETF,以至人工智能、區塊鏈、創新醫療等主題型ETF,讓用戶根據個人喜好與市場觀點自由組合。
- 低門檻、無鎖定期:只需10,000港元即可開戶,無最低投資金額、無提款限制、無調倉費,靈活配合不同階段的投資者。
- 多元風險水平選擇:由極致保守型至極致進取型,提供6種風險水平,用戶可按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調整組合,系統將會根據設定自動平衡資產比例,確保風險控制在預設範圍。
- 自動平衡調倉:當市場變動導致資產比例偏離目標時,StashAway會自動為你調整組合,助你長線穩定投資。
- 4款預設組合模板:包括投資風險導向型、創造被動收入型、環球指數追蹤型及現金收益型,方便新手快速入門,亦可隨時個人化調整。
- 派息功能:可選擇自動再投資或兌現派息,靈活管理被動收入。
- 透明收費:僅收取0.2%-0.8%年管理費,無其他隱藏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