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承擔幾多投資風險?

10 August 2022

對於風險管理,不少投資者只考慮自己是「進取型」或是「穩定型」,然而關鍵在於「你承擔多少風險才算合理」。事實上,風險狀況只是風險管理上的一個大方向統稱,而你則需按這個方向來決定你投資時的進取程度。

所謂:「你的風險狀況如何,你的財務狀況也必如何」。原因是當中不僅考慮到你的承擔能力或偏好,更考量到你的日常生活及理財目標。

如果你對投資風險未有頭緒,可看看以下 3 大考慮方向:

1. 不同生活層面,不同投資風險

設定個人風險狀況的首個考量跟你的生活層面有關,即是年齡、工作類型、每月收入與開支,這些都是會影響你風險承受能力的範圍。

你的年齡

與現時的退休年齡相比,年輕的投資者(這裡泛指 30 歲)可承擔更多投資組合的風險,原因是較長的投資年期可讓你有充裕的時間修復任何短期投資虧損。從長線的投資角度,較長的投資年期(約 10 年以上)配搭較高風險的投資組合,所得平均回報比中短期的高風險投資(約 3 個月至 5 年不等)更高。所以,當年輕時投資於較高風險的投資組合,你會有更多投資年期獲得較高回報,並隨著時間藉助複息力量來增加財富。

延伸閱讀:投資想要「高回報」,就要冒「高風險」?

你的工作

如果你的工作性質與收入穩定性低,請盡量確保個人積蓄免受這種不確定性影響。舉例說明,如果你是一位生意人,做生意期間遇上經濟低迷期,剛好你將所有積蓄投資於較高風險的組合中,其中隱含的風險就是:你的個人積蓄及收入有機會因經濟低迷而全軍覆沒。因此,設定風險會平時,記得考慮工作性質,將部分積蓄投資於中低風險的組合來抵消業務風險。通常,中低風險的投資組合可保障資金免受短期波動市影響。

與收入相應的開支需求

以投資者 A 與 B 為例,A 的每月收入為 $10,000 港元,日常開支佔其中 $5,000 房源元,而 B 的收入同為 $10,000 港元,每月開支卻高達 $9,000 港元。相比之下,由於投資者 A 具較多資金作做儲蓄,便可有更多積蓄做投資。

2. 理財目標分遠近,風險水平有高低

除了生活層面外,設定風險水平時應考慮你的理財目標(包括投資年期),而你的長線目標實際可承擔較多風險,而短期目標應以低風險為主。

短期理財目標

如果你有計劃置業,並已經開始存錢時,你未必會想將這些積蓄投資到風險較高,且短期波動較大的投資組合中,以免出現重大虧損。相反,投資於低風險的投資組合可以讓你短期內穩定增值資產,即使市場下滑,收益數字亦不會太難看。

長線理財目標

但如果你的理財目標 10 到 20 年後,你實際可以承擔更多投資風險,因為期間即使市場波動,組合依然有足夠時間修復任何短期虧損,此與年齡考慮相似,所以如果目標的計劃時間較長,投資較高風險組合未嘗不可。

3. 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因人而異

最後,就是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前述的生活層面與理財目標都是可計量的因數,但針對個人能力這點,則每人都不一樣。

即使你的生活環境允許你投資較高風險的組合,亦不代表你必須這樣做,而擁有更多投資時間及長線目標,亦不代表你應該承擔更多風險,只是未必需要非常保守。

如果你有較高的儲蓄能力,但又不想將積蓄投資到高風險組合中,亦無不可!你仍可選擇投資於中低風險的投資組合。這樣,當你面臨市場低迷時,面對收益表現下滑你仍可輕鬆接受及承擔當中風險。

另外,即使你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但生活環境限制了你可承擔的風險,尤其當債務(按揭貸款、信用卡等等)高於你的資產金額時,將大部分儲蓄投資於風險投資組合只會使你面臨不必要的風險。即使你認為經濟好景時應進取些,但若言你在經濟衰退期間失業,而每月仍需還清債務時,你便會相當痛苦,甚至可能開始擔心投資收益,重複每分每秒「望實市場」,或出現虧損離場的情況。

記好上述層面,做好風險管理

歸根結底,投資前請先瞭解個人風險狀況:包括生活層面、理財目標及跟人承擔能力。從開始時認證審視以上面方面,有助你選擇正確的風險水平,從而制定更貼合個人需要的投資計劃。


分享此文章

  • linkedin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想掌握更多資訊?

先訂閱就無錯過!

即可緊貼我們的資訊分享 — 包括 StashAway 每週經濟簡報、每月 CIO 投資思維及最新活動通訊 — 掌握投資貼士及市場脈搏,即使是投資初哥都可華麗轉身成為理財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