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計算器-掌握投資的增長潛力

使用本計算器預測你在香港的長期投資回報。無論是退休規劃或其他長遠目標,都能幫助你了解持續投資如何實現財富增長。

Investment Details

$

$

Total Balance

$27,195.82

Disclaimer

我們的投資計算器助你清晰掌握儲蓄及投資的增長潛力。只需輸入初始本金、每月供款額、預期回報率及複利頻率等關鍵參數,即可估算投資期滿後的總資產價值。立即透過StashAway開展你的投資之旅!

儲蓄 V.S. 投資

在香港,儲蓄與投資同屬理財重要環節。儲蓄通常指將資金存放於定期存款或高息儲蓄戶口等低風險工具,適合應急資金或短期開支規劃,但利率普遍偏低,往往難以跑贏本地通脹。

相比之下,投資涉及配置股票、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或基金等潛在高回報資產。雖然風險較高,但長期持續投資可帶來顯著增值,特別適合退休規劃或置業等長遠目標。

採取「流動儲蓄+長期投資」的平衡策略,既能保持財務靈活性,亦可穩步累積財富。

結構性投資如何創造財富

投資毋須巨額起步。每月僅投入100港元,透過複利效應即可逐步累積可觀資產。關鍵在於保持紀律、耐心佈局與明智決策。

複利效應的魔力

當投資產生回報並進行再投資時,便會產生複利效應。投資年期愈長,資產滾存效果愈顯著——初期增長主要來自本金投入,後期則由收益主導增長。

舉例說明:若初始投資80,000港元,每月追加4,000港元,以6%年回報率計算,30年後總投入152萬港元可增值至約425萬港元。

現在讓我們探討不同回報率與投資期如何影響財富增長。

情境一:不同回報率比較

假設初始本金80,000港元,每月投資4,000港元,以下為30年間不同回報率下的增長差異:

年回報率總投入最終價值總利息收益
3%1,520,000港元2,472,868港元952,868港元
6%1,520,000港元4,254,268港元2,734,268港元
9%1,520,000港元7,640,003港元6,120,003港元
12%1,520,000港元13,795,380港元12,275,380港元

數據清晰顯示,較高回報率能顯著提升財富增值幅度——這正是香港投資者熱衷於交易所買賣基金(ETFs)、房地產信託基金及長線股票策略的原因之一。

情境二:投資年期影響

時間是投資者最佳夥伴。假設年回報率6%,比較不同投資期效果:

投資年期總投入最終價值總收益
10年560,000港元755,065港元195,065港元
20年1,040,000港元1,894,462港元854,462港元
30年1,520,000港元4,254,268港元2,734,268港元

更長的投資期=更強的複利效應。長期定期投資對財富累積具有關鍵影響。

常見投資工具比較

市場提供多元投資選擇,各具不同風險水平、回報潛力及流動性。以下為主流投資工具特性概覽:

投資工具特點回報範圍流動性風險等級
定期存款銀行提供的固定利率存款,設有特定期限0.10%-3.40%(視期限及銀行而定)低(提前解約需罰息)低(銀行保證)
香港政府債券計劃政府擔保,三年投資期,可隨時贖回免罰款2.0%-4.0%視債券類型而定極低(近乎無風險)
智能理財平台自動化分散投資組合管理,手續費較低StashAway 2024年回報2.4%-15.7%高(隨時贖回)中(受市場波動影響)
現金管理賬戶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及短期債券,回報高於儲蓄戶口美元現金組合預期回報最高4.3%高(無鎖定期)低(穩健但存在投資風險)
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投資房地產組合,提供定期股息,流動性高股息率3%-10%高(如股票般交易)中(受市場及利率風險影響)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s)追蹤指數或行業表現,費用低,分散風險例如 S&P 500指數ETF十年年均回報13.06%高(如股票般買賣)中(取決於市場走勢)
股票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享有資本增值及股息潛力視個股表現及市場情況而定中至高(取決於市場波動)高(取決於選股)
商品投資黃金、白銀、原油等實物資產,對沖通脹黃金十年年均回報8.42%中(取決於市場需求)高(受全球供需及經濟周期影響)

*數據截至4月8日

合理回報預期與風險管理

務實的投資回報需兼顧穩定性、風險意識及可持續性,而非單純追求高數字。歷史市場數據可作參考,但實際回報取決於策略與市場環境。

香港投資者常見回報參考:

  • 股市( S&P 500指數):長期年均約10%
  • 債券:政府債約4%,企業債較高
  • 現金管理賬戶:約4.3%(低風險但增長有限)
  • 定期存款:最高約3.4%(視條款而定)

風險管理智慧:分散投資策略

過度集中追求高回報,可能令投資組合承受不必要的風險。分散投資——將資金配置於不同資產類別——能有效緩衝市場波動,抵禦經濟下行衝擊。

一個均衡的投資組合應包含以下核心配置:

✔ 股票:捕捉長期資本增值潛力

✔ 債券:提供穩定收益與避險功能

✔ 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創造被動收入並對抗通脹

✔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s):低成本獲取多元化市場敞口

✔ 現金管理工具或定期存款:保持流動性以應對短期需求

與其盲目追逐「完美」回報率,投資者更應重視與自身目標匹配的「風險調整後回報」。使用投資計算器時,建議模擬三種情境:

  1. 保守型(低風險/穩定回報)
  2. 平衡型(中等風險/溫和增長)
  3. 進取型(高風險/潛在高回報)

透過多情境壓力測試,可制定更貼近現實、具抗跌能力的長線投資策略。

常見問題(FAQs)

計算器如何估算回報?

根據初始本金、每月供款、預期回報率及投資期計算。結果假設回報穩定,實際表現受市場波動影響。

應設定多少回報率?

股票歷史年均回報6-8%,債券較低。請根據風險承受能力調整。

計算結果是否包含通脹因素?

否,結果為名義回報。建議將預期回報率減2%-3%以反映香港通脹。

適合短期投資計算嗎?

可以,但短期波動較大。若投資期少於五年,建議考慮債券或現金管理工具。

結果準確度如何?

僅為基於輸入參數的估算。實際回報受市場波動、費用及經濟因素影響。

投資與儲蓄有何區別?

投資具較高風險與回報潛力;儲蓄(如定期存款)穩健但增長有限。本計算器可協助比較兩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