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通貨緊縮:有何利弊與對投資影響
通貨膨脹(通脹)聽得多,你又是否知道通貨緊縮(通縮)是什麼?買東西更便宜了,但對整體經濟有什麼影響?StashAway為你全面剖析通貨緊縮的定義、利弊和實際影響,最後教你可以如何用智能投資平台應對通縮時代帶來的投資挑戰。
通貨緊縮是什麼?
通貨緊縮(Deflation)指整體物價水平持續下跌及貨幣購買力上升的經濟現象。與通貨膨脹(通脹)相反,通縮反映經濟增長乏力、需求疲弱,消費者和企業會因期望未來價格會持續降低,而傾向延遲消費和投資。
通貨緊縮好處
通縮雖然多被視為負面現象,但其實有其潛在的好處。
消費者購買力上升
物價於通縮期間會下跌,消費者因此可用同樣金額購買更多商品或服務,食物、交通、教育等基本生活開支減少,對所有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資金成本降低
通縮環境下,名義利率通常會下調而令借貸成本下降。需要資金週轉的企業或計劃置業、創業的個人能享較低的貸款利率,降低資金成本、減輕還款壓力及提升資金運用效率,有助企業於困難時期維持經營,減少因高息負擔而倒閉的風險。
出口競爭力提升
當本地物價下跌,生產成本亦會隨之下降,出口產品自然能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價格優勢,有助吸引海外買家,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帶動經濟復甦。企業也可利用此價格優勢,開拓更多新興市場。
資產保值
通縮期間,消費者手持的現金額不變,但可購得的服務及商品變多,代表現金及高流動性資產的實際價值會上升。對持有大量現金或短期存款的投資者而言,購買力不會被通縮侵蝕,反而會隨著物價下跌而增強。對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偏好穩健理財方式的人士而言,是一個相對安全的資產管理時機。
通貨緊縮壞處
通縮的負面影響一般較為嚴重,對個人、企業和整體經濟均帶來多重壓力:
消費及投資延遲
消費者和企業普遍會預期價格在通縮環境下進一步下跌,因此會傾向延後消費和投資決策。例如,市民可能會因為預期樓價還會繼續下跌而推遲購買房屋的時機,企業也會延遲擴充設備或招聘員工。這種等待價格繼續下跌的心態會令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形成惡性循環,令經濟更加難以復甦。
債務負擔加重
通縮時期,貨幣的購買力會上升,但名義債務金額不變,變相實際還款負擔因此增加。舉個例子,假設你在通縮前借了100萬元買樓,每月還款1萬元。當通縮來臨後,物價和薪金都下跌,你原本3萬元的月薪,因經濟不景氣被公司減薪至2.5萬元,但你每月的還款額仍然是1萬元,沒有因為物價下跌而減少。由於你的收入減少,但要還的錢一分不少,將導致你還款的壓力變大。
通縮使高槓桿的企業和個人更難償還貸款,債務違約風險因而上升,導致更多企業倒閉和個人破產,對金融體系構成壓力。
企業利潤下滑與裁員
通縮下的商品及服務價格會下跌,企業的收入亦會隨之減少,利潤空間被壓縮。企業為了能維持經營往往需要削減成本,包括裁員、減薪或縮減福利,使失業率上升及員工購買力下降,進一步對消費力施加壓力,影響經濟活動。
經濟增長放緩
由於消費及投資需求在通縮期間減少,企業縮減生產規模,整體經濟增長動力大幅減弱。長期通縮甚至會導致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政府稅收減少,公共服務及社會保障資源將受影響。
內捲化現象
企業為應對通縮壓力,互相爭奪有限的市場需求,競爭將日益激烈,價格戰頻繁,影響利潤率進一步被壓縮。部分企業為求生存會減少創新和科研投入,最終可能會令整體產業發展停滯,經濟活力下降,削弱長遠競爭力。
通貨緊縮例子
1. 香港1998-2004年長期通縮
香港在1997年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歷了長達68個月的通縮時期。當時多個東亞國家貨幣大幅貶值,但港元因聯繫匯率制度與美元掛鉤,使香港政府無法以貶值來調整經濟,結果導致消費價格持續下跌。期間又遇上2003年沙士疫情,進一步打擊經濟,導致企業收入下滑、出現裁員潮、樓價及股價下跌,形成惡性循環。直至內地政府頒布CEPA政策後才逐步走出通縮陰霾。
延伸閱讀:港元美元脫勾有乜後果?詳解香港聯繫匯率
2. 日本「失落的三十年」
日本自1990年代初泡沫經濟爆破後長期陷入通貨緊縮的困境。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日本政府多次承認經濟處於通縮狀態,物價長期下跌,企業利潤受壓,薪酬不升甚至後退,市民對消費及投資的信心低迷,經濟增長停滯,被稱「失落的三十年」。
3. 美國大蕭條
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通縮發生於1930至1933年的大蕭條時期,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跌約25%,批發物價指數亦下跌約32%1。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急升至25%1,銀行接連倒閉,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通貨緊縮對投資的影響
現金及流動資產更具吸引力
通縮期間的現金實際購買力會隨著物價下跌而上升,代表持有現金的人可以用同樣金額買得更多商品或服務。對投資者而言,現金和高流動性資產不僅能在通縮期間保值,還能在市場波動時迅速調動資金,捕捉其他資產的低位吸納時機。
風險資產價格下跌
通縮會導致經濟活動放緩,消費及投資需求減少,進一步壓低樓市、股市、比特幣等風險資產的價格。當市場信心不足,資產價格下跌,投資者的財富效應便會減弱,消費意欲進一步降低,形成惡性循環。
債券投資風險上升
雖然通縮期間的名義利率可能會下降,但實際債務負擔卻會因貨幣購買力上升而加重。企業和政府的收入減少後,償還債務的壓力增加,債券違約風險隨之上升。高收益債券或信用評級較低的債券在經濟不景氣時尤為容易出現違約事件。
海外資產配置需求增加
當本地經濟陷入通縮、資產價格受壓時,部分投資者會考慮將資金配置到海外市場以分散風險,如投資海外物業、外幣資產、國際股票或全球多元化基金等,從而使海外資產需求上升。
通縮下的投資策略建議
- 分散資產配置:減少高槓桿物業比重,增加流動資產及海外資產配置。
- 關注現金流與流動性:保留充足現金應對不確定性,減少高風險投資。
- 選擇智能資產配置平台:如StashAway ERAA®,根據經濟環境自動調整投資組合,降低人為決策失誤。
StashAway ERAA®:智能應對通縮時代
智能投資系統ERAA®(Economic Regime-based Asset Allocation)是StashAway獨家研發的智能投資框架,專為應對如通縮、通脹等不同經濟環境而設,讓投資者在波動市況下仍能穩健增值。
ERAA® 主要特點
- 動態資產配置:根據宏觀經濟數據分析,識別當前經濟週期(如通縮、通脹、滯脹、增長),自動調整股票、債券、黃金、現金等資產比例,確保風險水平與目標一致。
- 多元資產分散:涵蓋全球股票、債券、黃金、REITs及主題ETF,降低單一市場或資產類別風險。
- 前瞻調倉與風險管理:當經濟環境或資產估值出現變化時,ERAA®會自動進行前瞻調倉,及時調整組合結構,保障資本安全。
- 個人化投資組合:根據用戶的理財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期限,量身定制專屬投資方案。
- 低費用高透明度:管理費僅0.2%至0.8%,無認購、贖回等隱藏費用,投資門檻低至HK$10,000。
- 全天候自動監控:24/7監測全球宏觀經濟及市場變化,實時調整投資組合,減少人為情緒影響。
ERAA® 如何應對通縮環境?
- 提高現金及避險資產比重:在通縮風險上升時,ERAA®會自動增加現金、黃金等避險資產配置,減少股票及高波動性資產比重,降低下跌風險。
- 靈活調整資產配置:根據經濟數據及市場預期,動態調整組合,捕捉不同資產在通縮時期的相對優勢。
- 分散全球市場:投資於多個國家和地區,減低單一經濟體通縮對整體組合的衝擊。
資料來源:
1.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How Bad Was the Great Depression? Gauging the Economic Impact”https://www.stlouisfed.org/the-great-depression/curriculum/economic-episodes-in-american-history-par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