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招做到富媽媽理財 與子女活得自在

做父母必然認同「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但盡早做好財務分配的話,除了可為仔女培養穩固的理財習慣,亦可幫自己及伴侶累積長遠的財富。

無論您正備孕、已懷孕或計劃收養小朋友,都要盡早奠定理財基礎,切勿拖延。只有良好的理財計劃,才可讓您成功做好財務控制,進而減輕財務負擔及壓力。

跟著以下 8 個方式,您即可成為理財高手富媽媽,為自己及子女創造美好將來。

第 1 招:如果您有另一半,跟對方用心講金「財」更好

當您擁有自己的子女,往後生活將變得非常「充實精彩」,而跟伴侶坦誠商討財務亦變得非常重要。尤其,您們可能要預備未來的開支變動,例如其中一人將辭去工作,成為「全職主婦/夫」,這樣便要就往後的收入來源達成共識,調整現有儲蓄及投資計劃,兼安排時間讓大家適應變動。您可能會認為夫妻講錢傷感情,但與伴侶定時談一場 「 Money Talk 」,實際上有助大家理財上共同進退,一同實現目標。

第 2 招:備留全面的家庭預算

一份有效而全面的預算,可減輕您的用錢壓力,同時不影響您原定的儲蓄及投資計劃。在收到每月扣除 MPF 的薪金後,可將預期開支按以下 3 種分類:

(A) 需要型 - 即日常飲食、衣著、住屋需要及醫療保健

小朋友出世後,代表您的生活將有筆額外開支:分娩住院費、醫療費、嬰兒必需品(如奶粉、尿片及衣物)、新手媽媽的產後衣物及任何產後開支,您甚至需要負責子女未來 18 年的開支。所以,現在開始逐步計劃您們的未來生活費。

(B) 想要型 - 即奢侈品、娛樂或消遣

俗語話:「辛苦搵嚟志在洗」,我們都想將賺來的辛苦錢用在慰勞自己。如果只是偶爾的家庭式揮霍,而開支又符合家庭價值,能力亦可承擔的話,同樣可納入家庭預算中。例如:買部新車方便接送家人、添置新傢私或電器提升屋企舒適感、計劃家庭 Staycation 創造愉快回憶等等,只要這些開支能讓您安頓好家人,偶爾一次無妨。

(C) 固定型 - 每月儲蓄、投資及償還債務

每月除了做定存及還債外,謹記為您的子女建立教育基金及做投資。

如果您不清楚每項細節需備留多少資金,不妨試試 「 50 : 30 : 20 分法 」,再按個人實際情況調整比例。

記住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堅守您的預算計劃,避免造成財務混亂,同時別忘記利用政府提供的輔助金來減輕巨額開支。

第 3 招:盡早還清高息債

任何債務都是阻礙您實現理財目標的障礙,無須懷疑。

尤其是卡數利息,一年累積的計息還款額可以非常嚇人,令您的開支越滾越大。為免這些債務加劇您的財務負擔,您必須盡快還清。當然,背後需要您減少無謂開支,例如減少經常給小朋友買新玩具、名牌童裝或任何奢侈品等等。

如果您尚有未還清的高息債,投資計劃亦應先擱置,因為還款額有機會比您的潛在回報更高,所以用盡方法都必須還清。

第 4 招:設立應急基金,以防萬一

所謂「唔怕一萬,最怕萬一」,為家人著想,切記設立家庭應急基金。通常,應急基金一般都會備留 6 - 12 個月的家庭開支費用。

設立應急儲備可加強您的財務狀況,同時可讓您淡定應付任何意外,如突發性醫療開支、屋企緊急維修支出或突然失業等情況。

由於資金備留作緊急用途,所以請將資金存放於低風險但高流動性的賬戶中。

第 5 招:適時審閱保險政策

如果您已為家人買保險,請適時審閱保險政策,確保全家人都有足夠保障。假如屋企有新成員加入,別忘記為新家庭成員買保險,保障其健康。同時,您亦應適時審閱您的人壽保,萬一您有任何意外,都可為家人留一份經濟保障。記著,保額應按個人實際需要釐定,並非保費越高保障越好。通常,定期人壽保的費用都較低,卻比終身人壽保更具成本效益。

第 6 招:為子女建立教育基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必定是每位父母的心願。如果您有意讓子女海外升學,每年所需費用可能高達十幾萬元無論您怎樣安排子女的前程,最重要是意識到費用的問題。請及早跟伴侶商量,提前計劃好並為子女每人建立專屬教育基金。其中一個常見的輔助方法:幫小朋友儲起利是錢作為基金一部分,未來他們必然會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第 7 招:幫子女用錢滾錢

許多人選擇將大量現金存放在銀行的儲蓄或定期戶口。不過,即使存款利率優惠再怎麼吸引,銀行依然設有不少存款條件,令您難以幫小朋友增加現金額。

不妨將部分儲蓄用來投資,用來實現 5 - 10 年後的理財目標,例如子女未來的升學費用或他們未來置業的首期等等,投資讓您透過時間及複息力量滾大資金,同時幫您抵抗通脹。

第 8 招:為家人付出也別忘記照顧自己

「上有老下有小」,簡單 6 個字道出辛酸。作為「三文治」世代的夾心層,同時照顧年幼子女及年邁父母是不容易的事。

所以,請照顧好自己的財務狀況,規劃好理財目標,盡早開始部署退休生活,以免將來成為子女的負擔。

當然,如果您有任何個人,或夫妻共同目標,例如買入合適的家庭住宅或想創業,同樣可納入您的理財計劃,別因照顧子女或父母而忽略自己!


瞭解更多理財資訊:

linkedinfacebooktwitteremail
Share this
linkedinfacebooktwitteremail

Want more?

We thought you might.Join th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who are taking control of their personal finances and investments with tips and market insights delivered straight to their inboxes.
網頁版本為:
Download our mobile app

為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可進行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9類(提供資產管理)受規管活動的持牌法團 ((CE No. BQE542))。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