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10. 2025 每週經濟簡報:一文看懂「AI 熱潮」與「科網泡沫」的關鍵區別
5 分鐘閱讀時間
今日的 AI 科技熱潮與當年的科網泡沫有所不同。與 2000 年代初相比,當今的龍頭企業擁有實質盈利及雄厚的現金儲備作後盾。

AI 升勢為何與科網泡沫不同?
現今科技界的主要龍頭 — Microsoft 、Apple、Nvidia、Alphabet — 正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涵蓋雲端運算、晶片製造及數碼平台,這些企業產出豐厚的現金流,並普遍將資金用於再投資及擴大業務規模;更關鍵的是,其增長是以自身盈利支持,而非依賴債務。
如 Goldman 所指,自 2008 年環球金融危機 後,科技業的每股盈利(EPS)持續加速上升。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在市場泡沫 中,承諾先行,但盈利卻遲遲未見。這次則不同,利潤已經實實在在地出現,投資者因此相信這波升勢有堅實的基礎。

圖 1 :大型科技公司的獲利表現遠超全球市場預期(資料來源:Datastream、Worldscope、高盛研究、StashAway)
企業實現增長是一回事,而投資者願意支付溢價又是另一回事。科技股的估值雖然昂貴,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並未嚴重偏離常態。根據高盛分析,「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Seven)目前的預期市盈率(forward earnings)約為 27 倍。這數字雖然高企,但遠遠不及科網泡沫時期的估值(當時股價高達 50 倍市盈率)。
你要知道的投資啟示
現今 AI 帶來的升勢,正積極投入建立數據中心、電力網絡、物流系統等實質資產,這些基礎建設有望提升整個行業的生產力。投資機遇正不斷擴大:歐洲和亞洲股市今年的表現與美國不相伯仲;對電力、設備和建築的需求增長,也意味著受惠者不再只有軟件公司。
然而,市場預期仍然高企,任何龍頭企業的盈利不及預期都可能引發回調。集中風險同樣值得警惕:現時美國市值最大的十隻股票,佔了全球股市幾乎四分之一。因此,分散投資 依然是你最好的防禦策略:投資於不同地區和行業,讓你既能捕捉 AI 熱潮的上行潛力,同時減輕下行風險。
(若你希望創建多元資產的投資組合,可瀏覽我們的風險自選投資組合。)
市場的另一面:中國經濟穩步運行

中國經濟上季度按年增長 4.8%,為 12 個月以來最慢的增速。雖增長數字讓中國有望實現 5% 年度目標,但背後的經濟狀況其實更為複雜。
9 月中國工廠產能全開,生產按年躍升 6.5%。不過,其他經濟領域表現則相對溫和。據 CNBC 報道,9 月份零售銷售增長 3%,低於 8 月份的 3.4%,消費者支出跌至近一年來的最低點。
北京官員將於本周會面,為未來五年的政策目標定調。他們可能會繼續沿用舊有策略:支持製造商、製造產品、運往海外、依賴出口。或者,他們可能會嘗試一些更艱難的舉措:鼓勵中國消費者進行消費。
家庭支出在中國經濟中的佔比遠低於美國、歐洲或日本。據 McKinsey 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住戶新增淨存款達到 17.94 萬億人民幣,較一年前的 11.46 萬億人民幣大幅增加。換言之,人們正手握現金,而非消費。
只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就能減少對關稅等外部因素的依賴和脆弱性。然而,要改變數十年來根深蒂固的儲蓄行為,所需的遠不止一項刺激方案。這需要對醫療、退休金和其他社會保障體系 進行長期改革,讓民眾有足夠的安全感,才願意打開錢包消費。
(如你有意追求中國的長線增長前景機遇,可瀏覽我們的智識砌自主組合)
本文與 Finimize 共同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