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1. 2025 每週經濟簡報:美國政府「世紀停擺」落幕,你的投資組合呢?
5 分鐘閱讀時間
美國政府在停擺 43 天後終於恢復運作,創下美國歷史紀錄。這場政治僵局對你的投資組合有什麼影響?

市場未被嚇怕停步
美國國會於週四通過撥款法案,結束了政治僵局,但市場反應卻早於華府完成文書程序。該法案消息於週一傳出後,納斯達克指數即反彈 2.3%,而 S&P 500 亦錄得近一個月以來最大單日升幅。
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是次停擺令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損失約 70 億至 140 億美元,但為何市場仍上漲?
原因在於市場懂得區分「短期政治事件」與「經濟基本面」。
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顯示,在政府停擺期間,S&P 500平均錄得 4.4% 的升幅,並在過去五次停擺中均保持正回報。市場深明這些僵局最終會化解,而帶動長期回報的要素如企業盈利、央行政策、經濟增長等等持續增長,不受華盛頓的紛擾影響。
對投資者而言,更大的問題是「數據真空」,即停擺期間大部分美國經濟數據報告暫停發布,令市場缺乏關於就業及消費支出的關鍵資訊。預期政府恢復運作後,積壓的就業及消費數據將重回市場。
你要知道的投資啟示
市場其實比想像中更聰明,消化政治不確定性後便快速恢復增長。而你的投資組合長遠能否跑贏大市,取決於能否抵禦這些短期波動,而非每日只緊貼市場消息,捕捉出入市時機。
(策略性分散投資不同市場及資產,有助維持投資組合韌性。如有意創建多元配置的投資組合,不妨了解風險自選投資組合。)
市場的另一面:中國通脹數據帶來驚喜
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續兩個月下跌後,十月份反彈 0.2%,表現超出市場預期。食品價格助推了整體數字,核心通脹更升至 20 個月高位。在與通縮邊緣徘徊數月後,中國經濟正展現復甦跡象。
但細節分析至關重要。十月份的升幅很大程度源於黃金周假期旅遊(中國為期一週的國定假期),這使判斷季節性影響與實質需求增長變得困難。經濟學家普遍預計未來通脹將保持溫和,2026 年約為 0.9%。

圖1:中國物價在數月通縮後再度回升(資料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及 StashAway)
中國面臨的風險,是陷入分析師所稱的低通脹陷阱 (Lowflation),即低增長與低通脹並存的循環。若缺乏更有力的政策支持,經濟或會持續受困。中國經濟疲軟,意味全球商品需求減少,拖慢了依賴中國消費者的企業增長動力。
單月數據不足以構成趨勢,但留意這是一個開端。中國經濟在經歷長時間的通縮期後,正展現企穩跡象;而持有全球多元投資組合的投資者,則需要持續關注北京當局願意提供的刺激力度。
(如鬆投資於中國的長期增長潛力,不妨了解智識砌自主組合。)
金融理財 101:低通脹陷阱 (Lowflation)

低通脹即介乎「良好的通脹」與「通縮」之間的一種物價狀態。通縮看似好事,物價下跌,直到消費者延遲購買,這可能導致經濟陷入停滯:消費者收緊錢包、需求放緩、工資停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