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理財筆記】想長賺長有,先分清「投機」與「投資」

隨著市面上的投資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投資門檻變得越來越大眾化,加上疫情關係大家多了私人時間,令散戶投資者數量在幾年間倍增。許多人首次感受過「投資」的滋味後,開始不由自主地望實市場走勢,務求捉到市場所有高低位。

除非你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或交易員,否則當散戶出現這種行為,有機會就是投資失利的開始,原因好簡單—— 大部分散戶經常混淆「投機」與「投資」的分別,然而兩者本質上大不同。

留意以下 3 點,分清楚你到底在做「投機」或「投資」?

回報來源不同:投機講短線趨勢, 投資睇資產質素

投資與投機同樣將資金投入市場,透過買賣不同資產類別(例如股票、債券、ETF 或加密貨幣)來賺取利潤。不過,兩者的交易性質卻不同,分別在於投機者的創富方式是:透過交易日內的價格波動,積極買賣資產以從中獲利。

舉個例子,如果你買入並持有一隻股票 30 年,再從相關股票企業的盈利增長中獲利,這便是投資;但如果你在短時間內不斷買賣該企業股票,再從價格波動中獲利,這便屬於投機。

當然,兩者交易模式都涉及高賣低買,但其中的回報來源卻大有分別:投資者從資產的基本增長中獲取回報,投機者則從基於供求關係的資產價格的漲跌中獲取回報。

若言投機者在買賣當日中出現重大虧損,多會偏向賣出資產以止蝕,而不是長線承受價格波動。相比之下,投資者(尤其長線)更偏向透過捕捉經濟增長,穩定地建立長線財富,因此投資者偏向持有資產數年至數 10 年不等,並將所得收益用於再投資,即使市場有短期波動,依然會按計劃投資。

風險計算不同:投機風險變化大,投資風險可量化

所有交易都存有一定風險,因此開始前,請先考慮你可承受的風險水平,當中需考慮你的日常開支、理財目標、投資時間表及風險偏好。

延伸閱讀:你應承擔多少投資風險?

一般而言,將資金長線投資於多元投資組合上的風險,都低於將資金短期押注於幾隻高波動性的股票上,原因是如果市場出現意外事件或負面消息,將有機會影響這些股票的日內波動性,進而令你有機會蒙受損失。

所以,想增加個人資產淨值不應該只依靠投機交易,而交易前你更確保自己已經備留足夠資金應付日常開支、應急用途或是應付退休後生活保障。如果你已滿足這些需求並有額外的現金,那麼你可考慮將部分資金分配予你認為有價值的交易上。

延伸閱讀:三個步驟建好應急基金

無論是投資或投機,請確保你已了解資金及面臨的投資風險。如果是長線投資,即是你於 1 年內可以承受的最大累計跌幅,相關風險可透過風險價值(VaR)來計算,而 StashAway 的風險指數亦已使用相關計算方式,尤其幫助長線投資者量化其承擔的投資風險,打破傳統只有高、中、低的風險選擇,多元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亦可使用 VaR 來計算。

延伸閱讀:何謂 StashAway 風險指數 (SRI)?

然而,由於資產的日內波幅較難預測,因此投機交易者則較難計算實際虧損,而最大的假定就是預期會全盤虧損。

專業功架有要求:投機成功靠專業,投資獲利靠堅持

跟長線投資相比,投機交易想做到精準到位,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及輔助。專業的交易員在交易前需要花上大量時間分析每項資產,通過長期研究及分析競爭對手來獲得優勢。

但實際上即使已做好事前功夫,投機性質的交易存有更大風險,原因是不同資產的當日表現都無法 100% 可預測到。

很多專業交易員也難以成功做到這點,而根據 S&P Indices Versus Active Funds (翻譯:標準普爾指數與主動型基金之比較),截至 2020 年 12 月,美國只有 25% 主動型基金經理在過去 5 年跑贏了大市。這樣,對於大多數散戶而言,長線投資於多元化的指數 / 投資組合上更能穩定獲得長線回報。

如果你偏向做投機交易,就更需要了解當中的交易費用及稅收(這關乎會否影響你的個人資產淨值),最重要是清楚可承擔的風險(交易跌幅)及交易止蝕止賺位。

如果你並非專業交易員,日常亦不會多花時間研究資產或市場表現,亦無專業投資輔助工具的話,投機交易似乎不適合你用於增值財富。

投機或投資各有優點,視乎你需要

一切以你的理財計劃為優先,而一個全面的理財計劃對投機或投資而言都有可用空間。當然,在不影響理財計劃的前提下,如果你有額外的資金,亦願意花時間研究,做投機交易也無不可,但針對長線財富增值,採用長線投資方式,才是讓資產穩定增值的不二門法。

開始你的長線投資計劃


想知道更多理財資訊,以下內容可能適合你:

linkedinfacebooktwitteremail
Share this
linkedinfacebooktwitteremail

Want more?

We thought you might.Join th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who are taking control of their personal finances and investments with tips and market insights delivered straight to their inboxes.
網頁版本為:
Download our mobile app

為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可進行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9類(提供資產管理)受規管活動的持牌法團 ((CE No. BQE542))。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