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中期展望:盛夏小憩,市場新局將至?
10 分鐘閱讀
上半年,市場見證「美國例外主義」交易逆轉,全球投資者紛紛削減美股持倉。這股資金輪動不僅推動非美股市表現超越 S&P 500 指數,更預示投資焦點正全面再平衡。
在我們的《2025 市場前瞻 | 迎接財政新常態 過上「FAT」年》中,闡述了三大結構性驅動力——財政擴張、人工智能突破及特朗普時代政策。這些因素將持續推動市場轉向美國以外地區發展。本月的 CIO 投資思維 將分析這些趨勢如何為投資者創造策略性機會,以布局全球轉型的新階段。
重點摘要:
- 2025 上半年,資金撤離美國資產的結構性轉向:美國資產長期主導下,全球股市今年迄今已上漲16%,遠超過 S&P 500指數4%的漲幅。美元同期也貶值近10%,回落至長期平均。然而,黃金卻是個例外,由於投資人尋求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和政策不確定性,金價一度飆升30%。
- 2025 下半年,夏季或現戰術性休整:我們認為「FAT」框架 — 即財政擴張(Fiscal)、人工智能(AI)及特朗普政策(Trump)的影響力仍將主導中期展望,但短期走勢可能受季節性模式與持倉結構影響。隨著美股企業回購進入季節性淡季,關鍵支撐因素正在消退。與此同時,歐洲股市及黃金的持倉集中度攀升,使其容易受到回調衝擊。若資金輪動發生,可能流向「科技七巨頭」等漲幅較小的板塊,這將是一個持倉再平衡的過程,而非全面反轉。
- 把握結構性佈局窗口:當歐股估值顯著擴張(如歐元區股市)、美科板塊尚處追趕階段之際,當前市場或提供更均衡的佈局時機。雖然平均成本法(DCA)本質屬長期策略,但未來數月正可作為增持窗口 — 重點配置涵蓋非美經濟增長、AI創新及黃金避險功能的多元化組合。若年末出現催化劑,市場仍有再度攀升空間。善用休整期佈局,往往比追漲策略更具成效。
(請參閱本文末的釋義,以了解本文術語。)
2025 上半年:資金大舉撤離美國資產
2025年上半年,「美國例外主義」敘事意外逆轉。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的政策擾動,令習慣於美股主導地位與強美元格局的市場措手不及。當投資者從科技股與美元等擁擠交易撤資,各類資產價格紛紛向歷史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推動領先市場更趨全球化多元分布。
如圖 1 所示,過去十年 S&P 500指數相對非美全球股市的比率持續攀升,近年更大幅偏離長期趨勢。
但今年上半年形勢突變:非美全球股市累漲16%,遠超 S&P 500指數4%的漲幅。

圖 1: S&P 500上半年相對全球股市的領先優勢縮減(資料來源:StashAway)
美元指數(圖2)亦從近年高位回調近10%,反映全球資金減配美國資產的趨勢。我們在 4 月 CIO 投資思維:解碼「關稅解放日」曾指出,這既源於美元估值過高,亦預示未來數年美元走弱的宏觀調整。

圖 2: 美元指數回落至長期均值水平(資料來源:StashAway)
在這波股匯市動盪中,黃金成為例外。上半年在地緣政治緊張與政策不確定性的推動下,金價大漲30%。儘管央行購金和替代美債需求等結構性因素仍支撐長期走勢,但自4月下旬以來,金價持續處於橫盤整理格局。
2025 下半年:市場望長期轉型,惟短期表現將現平衡
邁入 2025 下半年,一個關鍵問題浮現:近期市場調整究竟是估值修正的技術性回調,還是更深層結構轉變?我們認為 — 兩者兼有,但後者為主導。
當前市場變局(從非美資產輪動到黃金崛起)根源於經濟、地緣與技術變革,這些力量具有持久性:
- 財政擴張重塑宏觀格局:控制支出與增加收入的努力未見成效。DOGE法案僅實現180億美元節省額,遠低於1萬億美元原定目標。儘管關稅政策令5月海關收入激增至230億美元,但在1.4萬億美元赤字面前仍是杯水車薪。特朗普倡議的「一項偉大的美麗大法案」或將在未來十年新增2.5萬億美元赤字,龐大政府支出已成定局。
- AI 應用擴展深化市場影響:人工智能的收益效應正從硬件龍頭向軟件與服務企業擴散。隨AI對生產力與盈利的貢獻跨行業滲透,其作為結構性驅動力的地位持續鞏固,遠非短期題材。
在強勁的上半年表現後,夏季可能迎來調整週期 — 這非因長期前景轉變,而是源於:1)企業回購等支撐因素消退;2)擁擠交易風險累積(下文詳述)。
美股回購潮退 夏季支撐轉弱
「關稅解禁日」後的美股反彈,部分受惠於大規模企業回購。當公司回購股份減少流通量,可形成價格支撐力。此力量在 4-5 月尤為顯著(當月回購額分別達2500-3000億及近2000億美元),為市場注入強勁動力。

圖 3: 第二季股票回購僅短暫支撐「關稅解禁日」後的市場(資料來源:彭博)
但數據顯示,企業回購活動往往在夏季進入淡季。此季節性規律雖不必然引發市場轉向,但可能使美股進入休整期 — 特別當宏觀數據或企業盈利未能提供新催化劑時。
擁擠交易暗藏回調風險
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市場過熱板塊面臨短期調整壓力。當機構「超配」(Overweight)某資產達極端水平時,持倉擁擠將放大逆轉風險。
當前投資者對歐股持倉最為激進(受歐洲財政計劃刺激),對美股配置則達歷史低配水平(詳見圖4《美銀基金經理調查》)。
(延伸閱讀:《5 月 CIO 投資思維:歐洲財政刺激能否真正推動經濟增長?》)

圖 4: 全球基金經理對歐股配置最為超配,對美股則最為低配(資料來源:BoA)
美國以外一些市場的快速上漲,可能也推高股價,使其超越了基本面。若預期未能實現,這些市場更容易出現回調。通常,美股估值高於其他地區股市,但今年這一差距已顯著縮小,如下圖 5 所示。非美股的相對吸引力可能會因此減弱,特別是在美國企業獲利依然強勁的情況下。
反之,美股相對歷史水平的估值回落,或為「科技七巨頭」等滯漲巨頭創造均值回歸空間。

圖 5: 美股相對於全球股市的估值溢價雖低於5年趨勢線,但仍高於10年均值(資料來源:StashAway)
除股票外,黃金今年表現突出。但如圖 6 所示,高達 41% 的基金經理認為「做多黃金」是最擁擠的交易,甚至超越了「七大金主」及歐盟股票。儘管這一比例低於 5 月份 58%,但相對於其他交易而言仍然偏高。
黃金的高人氣,短期內可能成為一個阻力,特別是考量到過去 18 個月金價已上漲逾 60%。若宏觀因素有所變化,例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趨緩,或美元出現反彈,金價可能面臨回調壓力。

圖6:「做多黃金(Long Gold)」仍被全球基金經理視為最擁擠交易(資料來源:BoA)
夏季波動難撼結構主題
需要明確的是,任何短期回調都不會與我們的長期投資理念相矛盾。我們相信,在「FAT」框架中概述的因素 — 財政擴張、AI以及特朗普政策議程 — 將繼續成為塑造下一個宏觀週期的關鍵力量。
長期而言,投資機會將更趨多元化:
- 非美股市吸引力提升:美國以外市場的長期增長潛力正獲重估
- 黃金戰略地位強化:不僅是地緣避險工具,更因央行結構性購金與美國債務憂慮
- AI浪潮突破七巨頭:下一批贏家將是運用AI提升營收或削減成本的企業
(延伸閱讀:《4 月 CIO 投資思維:解碼「關稅解放日」》)
市場從不直線前進,當前部分高估領域的潛在回調,正是消化結構轉型的自然過程,非趨勢逆轉。
投資者應秉持耐心與長線視野:與其追逐短期波動,不如構建跨市場、跨情景的組合配置。這意味着保持投資頭寸、維持全球分散佈局,並善用回調機會以平均成本法(DCA)佈局長期主題。
下一輪趨勢動能需待新催化劑——無論是觸發央行寬鬆的增長放緩,還是全球貿易與AI應用的突破進展。在此之前,市場或將維持震盪蓄勢格局。
釋義
美國例外主義
指認為美國資產(特別是美股及美元)將持續跑贏全球其他市場的投資觀點或理論。
均值回歸
當資產價格或表現顯著偏離長期平均水平後,最終回歸到其歷史均值的現象。
結構性因素
推動經濟或市場持續變化的根本性長期力量,包括人口結構轉變、科技進步或政府政策等。
企業回購
上市公司從公開市場購回自身股票,減少流通股份數量,通常有助支持股價。
持倉佈局
反映投資者如何在不同資產類別、地區、行業或投資主題之間分配投資組合。
擁擠交易
指過多投資者集中參與的同類交易策略,當市場情緒逆轉時可能引發劇烈調整。
估值衡量
衡量資產價格相對其基本面的貴賤程度,常用市盈率(P/E)或市賬率(P/B)等指標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