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多面施技權衡 將如何影響經濟環境

03 August 2022

過去半年間,美聯儲持續加息以控制通脹,而近期加息速度更比市場預期快,連續兩次將利率提高至 75 個基點,並暗示可能會在 9 月的下一次會議上再次大幅加息。

美聯儲目前正處於進退兩難的情況:一方面想經濟「軟著陸」,避免陷入衰退;另一方面,通脹加劇,則不得不加息以控制,只是當美聯儲的加息步伐越快,越是拉遠它與經濟「軟著陸」的實現距離。

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經濟發展上 —— 到底,美國經濟最終可「軟著陸」,或是陷入「衰退」或「滯脹」的情況?今期的 CIO 投資思維與你深入分析經濟環境,研究市場復甦下的資產類別走勢,以及投資者應否在波動市下賣出所有投資?


關鍵要點:

  • StashAway 智能投資系統 ERAA® 美國及全球經濟正逐漸進入滯脹期。

  • 歷史數據表明,過往的經濟低迷,實際有利部分資產類別鋪路復甦,通常債券及防禦性股票板塊在衰退環境中表現更好,而週期性板塊則在經濟復甦階段表現較好。

  • 如過分擔心市場進一步下跌,只會導致你專注投資上的負回報,進而賣出所有投資離開市場,但同時也會錯過往後的潛在升浪。

  • 如長線投資者現時離開市場的話,未來幾個月就要重蹈「不停望實個市」的情況,以找回重新入市時機。不過,亦有機因之前離開市場而錯過了市場的初期反彈,最終對長線回報造成極大影響。


智能投資系統 ERAA® 的最新經濟「滯脹」及「衰退」訊號分析

經濟環境都有一定的週期性,並以循環模式經歷增長及衰退階段,而我們的智能投資框架 ERAA® 則將經濟環境分類為 4 種:實質增長、通脹性增長、滯脹及衰退。

延伸閱讀:StashAway 的 ERAA® 解說 

  • 通常,當通脹加劇並侵蝕經濟增長時,經濟便會陷入停滯,此時再與高通脹結合,經濟環境便會出現滯脹。延伸閱讀:【投資必讀】專業投資者都知道的通脹基本面

  • 經濟衰退的特點是經濟環境負增長,同時出現低通脹 —— 此經濟週期往往出現全球性工資下降,進而影響大眾的消費能力。

而 ERAA® 的最新訊號表明,美國及全球經濟正逐漸進入滯脹期(即高通脹,但經濟增長低)。

而持續性通脹實際增加了央行的加息壓力,亦增加未來 1 年的經濟衰退風險,原因是利率上升使得消費者及企業的借貸成本變得更高,以助經濟降溫。現時經濟學家預測,未來 12 個月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機率約會 40%。

經濟復甦之路將會如何?

無論經濟是進入「滯脹」或「衰退」 (或避過衰退也好),當中所衍生的不確定性都可能會導致市場在未來幾個月出現持續性波動。作為長線投資者,最重要記得市場的長線走勢會往上走,然而過程中仍需留意幾點:

回顧過去的低迷期及復甦期,我們發現不同資產類別在不同經濟環境的表現都不同。下圖概述從疫情衰退中復甦的情況,而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及 2018 年美中貿易戰與美聯儲收緊政策期間的市調後,我們可以看到相類似的模式。

202207-CIO-Insights-Table-2

隨著市場價格陷入衰退,債券往往首先上漲

歷史表明,在經濟衰退的環境中,債券的表現往往優於股票,因為投資者傾向於避開風險較高的資產,轉而留意美國國債等避險資產。此外,債券價格與利率呈反比關係。因此,預計美聯儲降息後,債券價格將回升。你可從上圖中看到這種關係:隨著美聯儲在 2020 年初疫情開始時大幅降息,美國國債價格便開始上漲。

事實上,債券市場的價格已按美聯儲明年計劃而改變,並有降低利率的可能性,即表明投資者預計經濟衰退即將來臨。

經濟衰退有利防禦性股票板塊增長,週期性股票板塊則在復甦期間表現較佳

在經濟衰退的環境中,必需性消費品與醫療保健等更具防禦性的股票板塊往往表現更好,而週期性板塊(即對宏觀經濟狀況較為敏感的板塊,如工業及通訊技術股)則表現滯後。不過,一旦經濟進入復甦階段,兩者的表現通常會逆轉,週期性股票往往會跑贏大盤。

這種趨勢已曾在 2020 年出現,防防禦性股票引領股市復甦,其次是週期性板塊。下圖則顯示了 2008 - 09 年經濟衰退後的類似模式。

202207-CIO-Insights-Table-1

從長遠來看,市場的確會往上走,但從中期來看,經歷波動市時,建立多元投資組合實際有助平衡投資風險,避免單一資產類別急劇下跌所造成的虧損。

應待市場 「觸底」 才能繼續投資?

不建議這種做法。

由於通脹數據目前仍繼續出乎意料地上行,市場仍在為需要進一步收緊多少而苦惱。如過分擔心市場進一步下跌,只會導致你專注投資上的負回報,進而賣出所有投資離開市場,但同時也會錯過往後的潛在升浪。

理論上,「撈底」似乎是市調期間賺錢的最好方法 —— 原因是只要在資產最低位時買入再投資,便可能會在市場反彈時受益最大。

但實際上,市場是不可預測的,而準確預測市場每個時機的走勢幾乎不可能,即使你關注新聞,在市場最低位時期的新聞消息通常非常負面,容易影響你的投資判斷,而且市場反彈往往在報導之前迅速發生。

202207-CIO-Insights-Table-3

上圖顯示,如果你停止投資 1 個月後,整體收益上需付出的潛在代價。投資者 A 在 疫情時股市波動期持續投資,而投資者 B 則在市場最低位時進行恐慌性拋售,選擇持有現金,並在 1 個月後重新入市。 

雖然,兩位投資者一開始的投資組合規模相同,但投資者 A 到 8 月底將實現收支平衡,而投資者 B 的投資組合仍將比年初下降 15%。

專注於長線投資  動盪市場中做好分散風險

儘管市場最終會復甦,但我們預計美聯儲的加息將在未來幾個月引發更多波動。如果你是長線投資者,現在賣出你所有投資將使你未來幾個月都需專注於重新入市的機會,當然離場也會使你有機會錯過最初的市場反彈,最終影響你的長線回報。

我們可看到資產類別在不同經濟週期的每個階段表現不同,很難預測何時會出現反彈。因此,維持多元化的投資組合通常是度過市場波動時期的最佳方式。從長遠來看,將資金分散投資到唔同嘅資產類別有助分散整體風險,進而平衡整體回報。

linkedinfacebooktwitteremail
Stephanie 與 Freddy(StashAway 聯合投資總監)
Freddy Lim and Stephanie Leung聯合投資總監
Share this
linkedinfacebooktwitteremail

Want more?

We thought you might.Join th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who are taking control of their personal finances and investments with tips and market insights delivered straight to their inboxes.
網頁版本為:
Download our mobile app

為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可進行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9類(提供資產管理)受規管活動的持牌法團 ((CE No. BQE542))。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