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8. 2025 每週經濟簡報🤝 解密侵侵的「交易藝術」

5分鐘閱讀
美國剛敲定兩項重大貿易協議 —分別與日本及歐盟達成共識,而兩項協議均設定 15% 的關稅稅率。此舉雖暫時穩定了市場情緒,但背後隱藏更關鍵的課題:誰將為此埋單?以及這對通脹、企業盈利和投資組合有何影響?
美國的關稅博弈新局
華府與日方本周達成關鍵協議,將汽車及工業產品關稅由原訂 25% 大幅調低至 15% 。作為交換條件,日方承諾啟動總值 5,500 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計劃,重點支援美國製造業及戰略供應鏈發展。
面對美國擬於 8 月 1 日起對接近全部輸美商品徵收 30% 關稅的威脅,歐盟最終同意以 15% 稅率妥協。這表面看似合理,實則遠高於歐盟貨品原先僅約 3% 的平均關稅水平。協議更附加 7,500 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供應承諾,以及 6,000 億美元的額外對美投資。

圖1:美國關稅稅率在七個月內急升至17%(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 StashAway)
貿易協議公佈後,歐洲股市似乎波瀾不驚。歐洲基準股指Stoxx Europe 600 指數更逆勢攀升,創逾四個月新高。箇中原因在於,投資者原先已預期美國將徵收 30% 的高關稅,相比之下 15% 稅率反顯「優惠」。此乃典型「定錨效應」— 當初始威脅足夠嚴峻時,相對「較輕」的措施反被視為利好消息。
關稅措施的長期成本將難以忽視,尤其對美國影響更甚。這些額外關稅最終將轉嫁至企業盈利及消費物價,可能再次觸發令人頭痛的通脹問題。
你要知道的投資啟示
市場不僅對事實作出反應,更會受訊息的呈現方式所左右。正因如此,單憑新聞標題作投資決策的風險遠超想像——政策隨時轉變,而市場情緒的變動速度更加快。
與其猜測貿易政策走向,不如專注於您可掌控的要素:長期投資佈局。事實上,一個橫跨不同地區及資產類別的分散投資組合,往往已為各種市場突發消息作好準備。
(如想抵禦全球變局,請查看風險自選投資組合)
📰 市場的另一面:歐洲央行暫停加息步伐
歐洲央行(ECB)宣布維持基準利率於 2% 不變,為 2025 年首次暫停長達一年的降息周期。此決策出爐之際,歐元區通脹率正穩定於央行 2% 的目標水平附近。然而,達成通脹目標雖值得慶賀,歐洲央行卻已開始未雨綢繆,密切監測未來經濟走勢。

圖2:歐元區通脹率於 6 月達至 2% 的目標水平(資料來源:Eurostat, LSEG, CNBC, StashAway)
歐洲央行最擔憂的是:新關稅可能抑制經濟增長並扭曲價格信號,令央行政策調控難度大幅提升。雖然美國最終對歐盟進口商品實施的15%關稅低於先前威脅的 30% ,但仍將對本已疲軟的歐洲經濟施加額外壓力。
歐洲各國正大幅增加國防及基建支出,此舉雖可支撐經濟增長,卻可能在央行剛穩定物價之際,重新點燃通脹火苗。
歐洲央行維持 2025 年經濟增長預測於 0.9% 不變。當前形勢下,政策調控容錯空間極為有限 — 特別是若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或財政刺激措施引發的通脹效應超乎預期。
本文與 Finimize 聯合撰寫。
🎓 金融理財 101:定錨效應 (Anchoring Bias)

錨定效應指投資者容易過度依賴首次接收的資訊。在金融市場中,這種認知偏差可能導致決策失準——例如當某公司股價從去年100美元跌至50美元時,投資者或因歷史高價而誤判現價「抵買」,卻忽略企業當前的實際營運狀況。因此,識別並擺脫無關的「錨點」至關重要,反應專注分析現時基本面因素。